研究生考试面试问题

2022-12-31 11:41:11 来源:教育之家
1

研究生考试面试问题

以下是研究生考试面试问题等等的介绍,希望可以帮助到您。

那么综合面试考试应该注意什么呢:

综合面试一般在20-25分钟,通常来说老师大约在5-8位,但有的学校可能只有3人,有的学校却多达10人。综合面试其实就是一个面试导师和考生面对面沟通观察的过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第一步:面试礼仪——印象分,白送就要:

初次见面印象分是很重要的,所以对于面试礼仪,考生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准备:

着装,不管你穿什么衣服,都应该做到整洁、得体、大方、朴素,并且要使自己觉得自在,否则因为穿着不适影响发挥将得不偿失。建议,学生就保留“学生样”,工作了就应该有“工作过的样子”,男生最好不要留长发,女生不要穿吊带、高跟鞋,耳环、首饰,不要涂指甲。面试当天把头发梳理好,保持面部整洁,面带微笑。

第二步:沟通技巧——勤于准备,必胜法宝

综合面试其实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。包括考生本科期间的科研能力、知识结构、计算机操作能力、外语能力和应变能力等,在回答的时候并不要求十分精准的答案,但是要求考生流畅清楚以及有逻辑性的陈述。所以在综合面试之前相关信息的搜集、知识点的储备、以及勤加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
导师的信息:正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
那么“搞定”导师就显得至关重要。首先我们要去了解一下你未来的导师,导师的经历、当下的工作状况、学术研究情况、师生相处情况。导师的经历主要是指导师的籍贯、学习经历、工作经历;当下工作状况主要是指职称;学术研究情况主要指导师出版的著作、发表的文章、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立场、学术研究风格;师生相处的情况指导师对学生的态度、原则、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,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等等。以上信息大家可以从百度、人人、BBS等渠道中获得。因为只有对导师有了一定的了解,回答问题时才能投其所好。而对于其他方向的导师,有余力的时候都了解一下会比较好,了解你所报考院校报考专业的相关老师,因为毕竟复试的导师团并非一个人,而复试却是有一票否决权的。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,那么你所报考专业的新科研成果,最近相关热点文章是必须要了解的,这些方面极有可能被导师问到,他们会分析你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度以及理解,毕竟老师还是喜欢科研人才。

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,提前见联系一下导师也未尝不可,但是一定要在做足了一定准备的情况下再去联系导师,如果能给导师提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,复试是可以加分的,但是切记不打无准备之仗,否则只会适得其反。

相关问题的准备:在综合面试当中,以下问题是极有可能被问到的,所以提前做好准备才不至复试现场手足无措。

1.自我介绍?

无论是用英语提问还是用汉语提问,亦或是用哪种方式提问,这个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,建议老师用英语提问就用英语回答,用汉语提问就用汉语回答。对于自我介绍最重要的不是答案。自我介绍要进行一定的事前准备,你的经历比你的名字更重要,重点介绍你做过什么研究、论文题目是什么等学术方面的经验,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可以简要介绍。介绍内容讲究实际,不要胡编乱造。因为导师很可能根据你的介绍接着问问题,当然如果有和老师的相同爱好,可以提一下,拉近与老师的距离。所以,提前准备一些不错的句子,记住切勿不停炫耀自己以前取得的成果。

2.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?今后如何打算?

这是在考查你对目标院校的了解情况。兴趣+该校该专业名气和实力+该专业老师的实力。稍微准备一个小型的研究计划(不成熟也没关系),最后你准备的与所报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。

###2

研究生复试面试常见问题

外语能力:

按照你报考的语种参加听力考试,一般最先考试,题目不难,时间很短,大都是15-20分钟吧。但开始形式很多也很随意,你可能遇到中文、外文提问,当然你只能用你报考的语种回答了。这个主要考核你基础能力,以后需要经常查阅国外文献。

考试并不难,关键是要调整好心态,这样有利于你在短时间你理清思路!不要看到考官就慌!

建议:经典问题,基本都会问的

Introduce yourself!(介绍一下自己)

Why did you choose XX university?(你为什么选择报考XX大学?)

Describe your greates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. (请描述一下你最大的优点和缺点?)

How do you like your major?(谈谈你对自己专业的看法)

2、不要废话、重复话,直入主题,前面加一句dear PRO即可。

3、面试快结束,考官几乎都会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的?这是你根据现场情况,导师是不是不耐烦了(快吃饭了等。。。)?否则不能回答“I don"t have any questions”。根据实际情况问你确实想问的问题(关于学习方面的)。

专业课笔试复试:

这个在考前就会告诉你考题会选哪本专业教材,每本教材专业方向不太一样,基本都是3选一,或5选一。部分学校都是客观题或绝大多数是客观题,所以需要涂答题卡,所以2B铅笔必备。

出题侧重点不一样,初试考的比较全,知识点多,复试是各导师自己出题,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的某一个面来选择自己的学生,所以提前了解自己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很重要,这里的方向不是招生通知填写的方向,是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,可以具体到某个项目课题,事实上导师的研究课题都是带着将来的学生一起做的。所以出题范围更小,更专业,非常侧重实践(其实是导师给自己挑助手,O(∩_∩)O~)。

考试时间各个学校不一样,大概在90分钟左右,不会太长。这关就是靠你的准备了!靠实力,没有捷径。当然你可以提前联系你报考的导师,了解一下你所报专业的概况,一般导师会给你指指专业重点的,你懂的,能找到师姐师哥指导一下就更好了。。。

建议:考生要掌握本专业扎实理论基础,多看看本专业的权威专业杂志,最好是国外的专业刊物,了解专业新动态,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。

###3

考研 复试面试要注意什么技巧

1 首先应该注意衣着,不要求多么的正式,价值不菲但最起码要干净整洁。干净整洁代表的是一直生活作风,生活态度。老师从这里可以大概认识你这个人,也可以从你对衣着的态度大概了解你对面试的重视。

2 礼貌待人,不论是否是考试这都是起码的为人之道。如果你是导师你会喜欢一个没礼貌的学生嘛,显然没人会希望自己的学生存在这种毛病

3 好吧,这些就不先说了。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充满自信,你怎么说也是从成千上万考生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,你能参加面试就能充分说明你有进这个学校的实力,面试只是导师在现实观察一下学生,没必要紧张

4 要诚实,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不是说所以老师的问题都能打上来,我面试的时候就被老师问的一愣一愣的,问到的问题我真的不知道,然后我就跟老师说这个我不没接触过不知道,老师也没说什么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就是老师在考察学生会不会瞎掰,其实这也算个人的品质考试吧。

5 专业课面试,一般你选择的导师的文章,著作你最好关注一下。这样能大概把握导师研究的方向,对导师的问题回答也能更接近他的要求。

6 英语面试,基本就是考口语,没什么好说的,多练习一下自己的口语,一口流利的口语会给你加分不少。还有提前做一份英语自我介绍,这个是必不可少的。

7 专业课我们要注意知识储备,没有理由就那么基本专业知识问题你都回答不上来,一下基础一点要重视,要不导师问的基础知识你都打不上来,导师会失望的

8 面试不要害羞,最好能把自己的相关的如出色的毕业设计、发表的文章、比赛获奖证书或科研实践成果等show出来,这个时候没必要讲谦虚,这样只是给导师更了解你。

###4

研究生面试要注意什么

一、态度要谦虚

每一位参加复试的考生都期待自己就是导师想要的人才,而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、能力,更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。因此,当我们作为考生面对导师,我们未来的老师时,更应当态度谦虚。谦虚的态度落实在语言上,就要求谨慎措辞,字里行间体现我们谦虚的态度。

二、自夸要有力

在短短几分钟的自我介绍中,要想充分的展现自我,说服导师录取我,需要一定的技巧,这里介绍几种。当我们展现自身优势时,仅仅使用概括性的语句,力度不足,举些实例更能生动形象地再现我们的能力、特质。同时,在实际例子中,我们可以把所取得的成绩具体 量化,效果更好。当然,除了实例,评价也是自夸的手段之一,而自己的主观评价可信度不强,相反他人的评价更为客观、可信,大家可以适当引用他人评价。

三、重点要突出

自我介绍的内容应当有所侧重,着重介绍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能力、素质,展现自己与专业的匹配度。当然,如果工作经历比较丰富,可以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历即可,且这些内容尽量与所报考的专业相关。

四、内容要真实

自我介绍的内容一定要真实,我们把自身的真实经历有感情地向导师讲述即可。对于考生的自我介绍,有时,导师会针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提问,因此我们的自我介绍一定要实事求是。这也提示我们针对自我介绍中的引申问题做好准备,认真梳理自学习经历、工作经历等。

五、表达要精炼

言多必失,话说的太多不但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,还会让导师觉得冗长。因此,自我介绍要精炼,精炼就要求大家在准备自我介绍时,通过修改,长句变短句,句子凝练成词,力求达到精简、凝练的要求,把我们的自我介绍时间控制在3到5分钟之内。

六、面试过后很多人总是抱怨,这面试官压根就看不起人嘛!那么面试官不看好你的原因你又是否从自身找过呢?只有明白自己的缺点,改进缺点,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哦

关键词: 自我介绍
分享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8928号-48   联系邮箱:315 54 11 85 @ qq.com